NLRP3炎癥小體是人類免疫系統(tǒng)的核心組成部分,在抵抗感染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它的慢性激活也與多種常見疾病有關,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發(fā)性硬化癥、動脈粥樣硬化、痛風和II型糖尿病。NLRP3炎性體主要發(fā)生在血液和其他地方的特殊免疫細胞中。它是一種密集的復合體,其中幾種蛋白質相互作用。這個復合體中的一個關鍵蛋白被簡稱為ASC。在非活化的免疫細胞中,它均勻地分布在整個細胞中。如果NLRP3炎性小體被激活,所有存在于細胞中的ASC蛋白聚集在炎性小體復合體中。在普通熒光顯微鏡下,ASC蛋白一旦標記,就會出現(xiàn)一個單一的、明亮的、近乎圓形的斑點。由于這種ASC微粒的體積小、密度高,科學家們一直無法闡明其細胞內結構的細節(jié)??茖W文獻中提出了不同的模型,但缺乏全面的理解。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包括LMU教授Don Lamb, Ralf Jungmann和Veit Hornung的研究小組,現(xiàn)在已經(jīng)使用各種熒光顯微鏡方法可視化了細胞內ASC斑點的3D結構。他們最近發(fā)表在《iScience》雜志上的研究表明,ASC斑點具有無定形結構,具有致密的核心,細絲從核心延伸到外圍。為了能夠完全標記和成像結構,研究人員必須結合兩種不同的方法。他們用抗體標記了密度較小的ASC斑點的外圍,用納米體標記了密度較大的內部。
來自布倫瑞克亥姆霍茲感染研究中心的Christian Sieben教授說:“當我們只使用一種標記方法時,它會導致人工制品,從而導致數(shù)據(jù)被錯誤地解釋。通過結合這兩種方法,我們可以克服這一限制,”這對于用高分辨率熒光顯微鏡成像致密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對大量ASC斑點的顯微鏡圖像的精細分析也表明,隨著ASC蛋白在斑點內積累,斑點幾乎不生長,但主要是變得更致密。這項新研究的第一作者Ivo Glück博士說:“我們的結果解決了與ASC斑點結構有關的現(xiàn)有爭議,是在細胞內炎性體完全可視化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這些結果只能通過熒光顯微鏡和炎性體生物學領域的領先研究人員的國際合作來實現(xiàn)。這是現(xiàn)代跨學科研究的一個最重要的例子,它在幾個領域產(chǎn)生了重要的見解,”Lamb補充說。
Structure of a central component of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revealed
(文章來源:www.ebiotrade.com/newsf/2023-12) |